一、培养基地概况
世和基因,作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倡行者,自2013年由海归科学家团队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南京,企业规模已超千人,主要面向肿瘤患者开展基因检测,通过明确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提示耐药机制、监测术后复发,同时探索风险人群早筛早诊,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分子诊断服务和产品。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世和基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独角兽企业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资质。公司在南京和多伦多两地建有逾8万平方米的自建园区大楼,并积极参加并累计500多次通过中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美国CAP、欧洲EMQN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世和基因是国内肿瘤精准检测行业唯一一家拥有两项创新医疗器械IVD产品的企业,也是行业首家且唯一大Panel试剂盒获批的企业。作为肿瘤临床基因检测行业的领军企业,世和基因的业务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服务大型三甲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超800家。
在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创造临床获益的背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年轻、活泼、有同理心”,在“正直、辨证、变通”的企业文化中,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基地设置研发技术等相关部门,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88%。基地建设符合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法规要求、仪器设备齐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制度清晰,运营过程中已获得显著成效,可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二、导师简介
刘思思,女,现任世和基因研发总监兼世和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在分子诊断领域深耕15年,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行业洞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及会议摘要10余篇,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技术骨干,她参与并推动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为分子诊断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刘思思博士正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精准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杨珊珊,女,现任南京世和基因集团早筛事业部总监,拥有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遗传学博士学位,并曾在康奈尔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她曾担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信息中心负责人,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杨珊珊博士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2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42.02分,多篇论文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AJRCCM、Hepat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其研究成果备受学术界认可,并受邀在2024年AACR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并作为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专家,主持并合作开展了多项肿瘤相关研究和产品研发项目,致力于推动肿瘤早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提升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佳喜,男,现任世和基因研发部科研项目主管,拥有丰富的多组学质谱技术开发经验,累计达13年。他曾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在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及细胞分子生物研究中心深造,期间与SCIEX、Amgen等国际知名机构合作,主持了多个国际科研项目。彭佳喜博士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已在Chemic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并担任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期刊编委。他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认可,并荣获加拿大Mitacs卓越奖及多伦多大学精准医学计划PRiME研究员奖。此外,彭佳喜博士还拥有5项国内外授权专利,展现了其深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刘佳,女,南京大学博士,现任世和基因市场总监,肩负着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的全面开发与推广重任。她以卓越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行业经验,荣获江苏省双创博士及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充分展现了其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杰出才能和领导力。刘佳博士以其前瞻性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世和基因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专业市场评价,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三、基地运行主要举措
基地大楼的总建设面积3.7万平米,大厅及会客区公共面积1万平米,实验室面积2万平米,研发、办公布局合理,设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电泳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样本接收实验室、高通量测序检测实验室(试剂准备区、标本与文库制备区、文库扩增区、检测区和测序区)等。实验室分区原则为各区独立、注意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以达到工作有序、互不干扰、防止污染、报告及时的目的。
基地建设符合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等法规要求,应急设施完备,预案措施齐全,并定期接受相关部门检查,能够保障日常教学合规、安全开展。
同时,我们会按照相应制度为研究生提供基本保障:
(1)为进入培养基地的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和不低于2000元/月/生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贴,购买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保险,并承担该意外保险不足以支付培养基地研究生的其余工伤产生的相关费用。
(2)为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提供必要的场地、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等。
(3)为研究生提供食宿,确保研究生可以拥有一个安全、完善的生活环境。
(4)与校方合作,共同为研究生安排专业实践,提供实践计划和实施方案,为研究生提供研究指导、考核实践效果。
(5)协助解决研究生就业,为实践表现突出的优秀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协调就业岗位。
四、2024年招生类别及专业
类别 | 方向 |
药学 | 药物质量控制 |
五、联络人及邮箱
联络人:辛妍